3Q中文网 > 包拯很忙 > 第九十一章:针锋相对

第九十一章:针锋相对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包拯很忙 !

    包拯被那管事的管家看过名刺之后,却是被引着往里面走,正好还剩下几张靠门口的位置。这里可是下首中的下首。包拯也不管那么多,大大方方的安排公孙策、文彦博还有董仙仙、孙灵儿落座。包拯是难得的带着两个女眷入堂的人,外加坐在末座,就更为引人瞩目。堂上已有人低声打探包拯的来历。

    堂上有丁谓的同党,上午被包拯削了面子,此时正好是羞辱包拯的良机。一个尖嘴猴腮的老者官员,却是坐在前十的位置,他大声道:“各位就不必打听了,这位坐在下首的,就是籍籍无名的开封府通判包拯!听闻他是将自己的小姨子介绍给了太子爷,皇上这才封他做了个通判的小官。诸位朝中栋梁,不认识此人并不为怪。”

    那无耻之人,只是聊聊数语就将包拯刻画成一个靠女人上位的市侩小人。堂上众多官员听了那人的话,都是恍然大悟,再看了一眼包拯身边的两个美女,却是更加坚定这包拯是个吃软饭的高手。包拯左右晃了一眼,却是并未看到寇准在场,看来今日自己却是要孤军奋战了。

    包拯正待要开口回辩几句,一旁的文彦博却是拉住了包拯,起身道:“这等随意长舌的庸人,怎么能让师父出马。看我羞辱这厮一番!”

    包拯见文彦博信心满满,却是点了点头。对于文彦博的才学他可不用怀疑半点,文家世代为官,历史上文彦博更是盛极一时,文彦博年少高中三甲,他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要职,做宰相做了五十多年,出将入相,名震四夷,世人称为贤相,最后被受封为潞国公。即便这些都是文彦博长大后发生的事情,但是年少的文彦博定然也是惊才绝艳,才能成就日后四朝元老,位极人臣的光辉。

    文彦博刚刚那一席话,却是说得极响,堂上众人都听入耳中。那尖嘴猴腮的老者官员,听一少年指自己为长舌妇人,如何能不恼怒。那老者此时脸上是青一阵白一阵。

    文彦博却是意气风发,指着那老者道:“久闻兵部侍郎陈彭年大人,当年在江宁为官之时,常以百姓养家之锦帛,广送汴京各位同僚,才有今日之成就。晚辈有幸却是收藏了一卷陈大人当年送出的锦帛,锦帛之上还附送了牵强附会的雅诗,却是让晚辈看完之后,对陈大人趋炎附势的高超文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彦博这一阵冷嘲热讽,却是让陈彭年敢怒不敢言。陈彭年当年在江宁为官之际,确实将当地的上等锦帛送给汴京的各路官员,以此来提高自己在京城官场的影响。陈彭年送锦帛的事情,并不算什么秘密,很多京城的官员都收到过陈彭年手中的锦帛,这早就是个很公开的事情。陈彭年要是敢否认,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文彦博此时拿这事作为笑谈,却是将陈彭年刻画成了一个对百姓强取豪夺,对上级谄媚讨好的形象。

    陈彭年没料到在一个小小的少年面前吃瘪,不由得有些老脸挂不住。文彦博却是打铁趁热的道:“我师父乃是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好官,上午时分我想陈大人应该和我一起亲眼目睹了才对。怎料陈大人上午才和我师父有着过面之交,下午就翻脸不认人,陈大人变起脸色来,当真是比翻书还要快。我师父向来不喜欢和人争辩,我这个徒弟却是最喜乱接话,刚才听得陈大人说及师父,忍不住出来多说了几句,还望陈大人念在晚辈年幼无知的份上,千万莫要生气。”

    文彦博这一席话,却是仿佛在陈彭年嘴上贴了膏药,让他更加是哑巴吃黄连。

    场上因为文彦博和陈彭年的对弈却是显得气氛紧张起来,原本在一旁沉静许久的林特,癫了颠他的大肚腩,对着主座上端坐的八王爷笑道:“今晚乃是八王爷精心准备的夜宴,意在诗词歌赋,这些陈年旧事,却是休要再提,免得坏了在座各位的雅兴。”

    堂下的人听了林特一言,当即都点头称是。林特这一招显然是给陈彭年解围来了。文彦博擅长诡辩,林特就要避开他的长处。

    八王爷在堂上点头道:“今天乃是良辰美景,诸位都放下心结,尽心欣赏风月。若是有人开个头,带动一下大家行文赋诗的兴致,今夜才可共享一番美文盛宴。”

    林特却是谄笑道:“如今再坐的各位,谁不知道八王爷您博览群书,又写得一手丹青妙笔。今夜文峰盛宴,却是需要八王爷这般才学的人,才适合做那开头的诗篇。”

    堂下众人纷纷附和起来。

    赵元俨却是抹了一下自己的八字胡须,笑道:“既然各位今晚都有雅兴,那本王就抛砖引玉一首。今夜我已经让人在一旁准备装裱,今夜在场的文人雅客,所有的诗词歌赋,都将收录,日后好为文坛佳话!”

    包拯知道宋朝文人聚会,若是有大批文人雅士齐聚,定然会出诗集典藏起来,往往这种文人聚会,也是官员们展露才华,互相比试的机会。若是有人能写出一首好诗词来,被传为佳作,很有可能会受到圣上的眷顾,平步青云也未可知了。

    赵元俨此时却是从堂上走了下来,客堂正中却是摆着一个偌大的四方文案桌,桌上放着湖笔狼毫,油烟墨,歙砚,澄心堂宣纸,这些东西无一不是文人墨客毕生追逐的极品。赵元俨走到那四方文案桌前,提起那湖笔狼毫,只是仰天看了一眼。此时堂外楼台之上,丝竹未断,歌舞不休,清新淡雅的氛围之下,赵元俨挥毫疾书,一篇诗文顷刻间跃然纸上。

    赵元俨写完之后,却是将笔至于桌上,朗朗笑道:“本王今日倒是做了件贻笑大方的事情,承蒙各位鉴赏,还望各位能敞开风骨,写出心中所想,汇聚我大宋鼎盛文风。”

    早有人见八王爷停笔,纷纷离席,上前观看。一个年轻的士大夫,将八王爷的墨宝,拿在手上,却是朗声念到:“明月皎洁照楼台,流光魅影空徘徊,丝竹雅乐齐荟萃,文人墨客欲沉醉。”

    那年轻人刚将诗文读出来,堂上众多文人,就齐声叫起好来。八王爷不愧是北宋知名的文人,一首开篇诗承情应景,将在场的意境跃然纸上,最后却将自己留客之意,汇于诗篇之中,这篇诗文却是诗集极好的一个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