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混在五代当皇帝 > 第十六章 武学后浪

第十六章 武学后浪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混在五代当皇帝 !

    第十六章 武学后浪

    “阿舅,这个叫‘怀表’的东西和指南针当真有些奇妙,指南针放平了以后是可以直接找到南北方向的,而怀表的两根指针加上太阳的方位也可以找到南北方向,再加上有了这些精细的地图,完全不怕在树丛里面迷路了。”

    杂树灌木丛中,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正举着一个圆饼状的东西,眼角时不时地看着圆饼中的指针,努力让其延长线和天上的太阳构成一个整体,然后再腾出右手摆弄一下被他放到小灌木树冠上的地图,试图在上面寻找目标,嘴里则和身边的另一个少年说着话。

    “延朗,小心些!巴掌都还没有这个怀表大,只用一个手拿,别摔了。”

    另外一个少年其实和被他称作“延朗”的人差不多大,口气却是老气横秋的,多半是因为他在辈分上长了这个延朗一辈吧,所以总想要做出一副长辈的样子来。

    那个圆饼状的被他们称作怀表的东西,确实比少年的巴掌还大,当他用双手举着怀表的时候还显不出什么,一旦腾出右手去摆弄地图的时候,小小的左掌就要被圆饼给遮没了,的确让人担心他会拿不住摔地上。

    两个少年此时正是身处于东京城西郊那片属于皇庄的荒地杂树丛当中,身上的衣着却是和外面旷野中操练的武学学员们一样的军士装,如果不是这身衣装和他们手中的奇特物品,多半就会被人误认作贪玩迷路的孩子了。

    不过那个被称作延朗的少年面前摆放着的地图,和他手中那个硕大的怀表,以及他阿舅手中拿着的叫作“指南针”的另一个小圆饼,再加上他们身上的学员装备,无疑都在向外人宣告着他们武学少年学员的身份。

    的确,这两个少年来自武学少年班,而且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两个,一个是节院使、府州兵马都指挥使折御卿,一个是右领军卫大将军杨业的长子杨延朗,两人虽然是同龄的,不过折御卿的大姐正是杨延朗的生母,所以折御卿是杨延朗嫡亲的舅舅。

    这就是杨业在武学当中特别引人注目的真正原因了。父子甥舅一起在武学就读,即使父子两人并不在同一个班,那也是非常罕有的稀奇事,再加上同龄的甥舅同学,尽管武学当中以大老爷们居多,并不是怎么爱嚼舌头的人,他们这一家子却还是不免成为了话题人物。

    武学的学员当中明显分成了几种类型,像杨业这样的一些中高级军官,原本就具备极其丰富的军事经验,他们被选调上来进修,一般的军阵操练和军纪号令等方面的学习就不是主要任务了,给行伍出身不太知书的他们讲述兵书战策是进修的主要内容,另外的就是让他们学习各种火器军队的战法,以利其今后顺利地指挥换装之后的部队。

    还有一些武学的学员是从表现优异的军士以及低级军官当中选拔出来的,他们进入武学就不像中高级军官那样简单地进修一下就行了,他们需要更多的系统学习,所以这些人最终是和军将世家、勋贵子弟一起混编,需要在武学当中系统地学习好几年。在这些人里面,还有个别学文不成进士无望的文人投笔从戎,考中了武学面向社会的几个名额,像这些个完全缺乏军事教育的成年人,需要学习的东西自然是特别的多,教育养成的过程相当漫长。

    然而学习最系统、学期最长的还是少年班,尽管进入少年班的学员莫不是军将世家、勋贵子弟当中的佼佼者,不过他们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都没有超过十六岁的,完全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武学教育渐趋规模化正规化,才让他们有机会早早地入学。因为入学时候的年龄太小,这些人普遍都没有机会跟随父兄上战场征战过,所以出身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军事经验,更没有那些成年人的见识阅历。所以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是最多的。

    正因为如此,当整个武学的学员都搬到西郊夏练三伏的时候,杨业等人在校场上操练铳术熟习火器,更多的学员则在进行军阵操演,少年班的学员却在学着其他的东西。

    折御卿和杨延朗眼下的科目就是在陌生地点依靠地图和指南针、怀表到达各个指定地点。识图和指南针、怀表等最新式辅助工具的使用,其他的武学学员也在学习,不过对于那些成年人来说,特别是已经具备丰富军事经验的进修班学员,学习掌握这类辅助工具是很快的,也就是这两个十岁出头的少年人才会感到困难——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太多了,从识文断字开始,一直到基层军官的教育,没有个七八年以上是难以结业的。

    “是啊,这怀表又大又重,拿起来真累……”杨延朗对折御卿的教训口吻并没有丝毫的不满,虽然两人同龄,但是再小的舅舅那也是舅舅,“不过要用怀表和太阳一起来定向,又要看地图,也只好一个手拿了。还是阿舅轻松,那个指南针比怀表小多了……”

    折御卿撇了撇嘴:“你就知足吧!这怀表定向的功能还在其次,定准时辰才是主要的,阿兄那里还在用沙漏水漏定时呢,出征的时候既笨重又不准。听说禁军也是在最近几年才用上了时钟,和这个怀表倒是差不多准确,就是特别的笨重,搬动的时候起码要一个壮汉抱着呢,平常都是放在帅帐里面不挪窝的,哪里像你这样可以随身带着,一个手就可以举起来?”

    “至于说俺手里边的指南针,是比怀表要轻小许多,不过它定不得时辰啊,只能用来看方位。”折御卿又掂了掂手上的小圆饼,颇有些不满意地说道,“再说武学的张博士不是讲过了吗?指南针的指向和正经的南北方向是有一个偏差的,还没有你用怀表和太阳定出来的方位准确呢,也就是轻便快捷一些罢了……”

    “这倒也是……”杨延朗小大人一般地点了点头,“最主要的还是看准确的地图才行。嗯,应该往那个方向走……”

    杨延朗先确定了南北方位,然后挪动好树冠上的地图,再对着地图仔细地琢磨了半晌,这才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

    “咦~又是他们两个人首先走出的树林,将家子就是将家子啊……啧啧~别看年纪小,学这些东西好像就是天生的能力,比我都学得快。”

    看到两个十岁出头的少年从旷野的西北方向那一片树丛里面钻出来,正在进行军阵操练的一个二十六七岁文士模样的武学学员啧啧有声地惊叹了一下。

    正好排在这人身边的赵匡美斜睨了此人一眼,强忍着内心的不豫,就差没有哼出声来了。

    那两个十岁出头的少年班学员的确很出色,学习定点寻向这个科目比他自己当年上手还要快得多,赵匡美的心里面其实还是有一点小佩服的,不过被身边这个人这么一说,尤其是那个“将家子就是将家子”的说法,怎么听怎么刺耳。难道折御卿和杨延朗是将家子,他赵匡美就不是了么?他们两个人上手这么快,应该也有军器监最近搞出来的指南针与怀表的功劳吧,想当初自己学习的时候可还没有呢。

    更关键的是,赵匡美实在是看不上身边的这个人。

    此人比赵匡美还要大了四岁,祖籍虽然是京兆府长安,但是从曾祖一代开始就宦游江淮了,几代人从大唐到杨吴再到南唐,官阶从司户参军到县令,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倒是既不会引起赵匡美的嫉妒,也不会让他鄙视。虽然赵家的官阶已经很高了,毕竟是文武殊途么,而且以前又是分处两国,再说赵弘殷升官也很晚,前期可当了二十多年的指挥使呢,并不比几十年的县令强。

    只是赵匡美原先总以为江淮之地文化昌盛,一个官宦子弟的文采怎么也会很好的,尽管听说这人早年在南唐举进士不第,北归之后游学东京还是举进士不第,这才投考的武学,想来学识的确差了一些,不过考虑到进士确实很难考中,赵匡美自己即便不补西头供奉官而是学文去应考,多半也是考不中的,所以他并没有因此就轻视此人。

    毕竟从南唐过来的几个进士出身的文臣,那学识文采在东京都是很有口碑的,如殷崇义、潘祐、张洎、吕文仲辈,那是连中原几朝的进士当中都是少见的,所以在江南不能得中进士,或许也说明不了什么。

    然而某次此人在赵匡美面前卖弄学识的时候,却终于彻底暴露了他的学识浅薄。“唐尚书右丞倪若水亮直,吾窃慕之。”——这就是江南的落第书生樊若水和赵匡美解释本名的来源时说的话,这句话没有给樊若水带来对方的钦佩和尊重,反倒是让赵匡美从此对他甚是不屑,因为那个大唐的尚书右丞实名“若冰”。

    论文,这个樊若水还比不上将家子出身的赵匡美,论武那就更加不必说了,赵匡美又怎么可能看得起他。此时偏偏是这人在赞叹那两个将家子,同为将家子的赵匡美情何以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