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非洲帝国 > 第五十七章 新的殖民者

第五十七章 新的殖民者

作者:放下屠刀留你全尸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非洲帝国 !

    第五十七章 新的殖民者

    10月15日,包围英军的第二天,亨伯特接到了总参谋部的最新指示:命令他将阵地交给友军,率领自己麾下的咖啡方丹民团部队退往北面的汉诺威休整。

    这个命令来得很是耐人寻味,没错,表面上看来,亨伯特指挥的民团部队连续作战数日,尤其是担任了最艰巨的防守任务,官兵大多疲惫不堪,急需休息,但实际上,早在14日上午,在包围英军并挡住了他们数波攻势的几个小时之后,亨伯特的部队就已经将最关键的防守任务交给了友军,退出了正面阵地,他麾下的几个民团转移到包围圈西面的阵地休整,这里的防守任务非常简单,包围圈内的英军几乎没有向这个方向发动过像样的攻势,因此,这两天,亨伯特的部队实际上处于休整状态,战士们的士气和体力都已恢复。

    在这个时候命令他的部队撤回汉诺威,会是出于什么考虑?虽然前线形势目前极为乐观,南非的包围圈上并不缺少咖啡方丹这几千人,但是这支民团同样也不是那么需要休整,而且,要休整的话,为何只有咖啡方丹一支民团调往后方呢?

    亨伯特有些预料到了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但他很坦然,从命令自己部队撤出阵地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肯定要为此而负责,如果总参谋部对他进行处罚,他也不会对总参谋部有任何不满,甚至,他连促使自己做出这样决定的那些民团战士也并不怨恨。

    担任了这个职务,除了权力之外,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当然,亨伯特没有想到的是,总参谋部将其调往后方,原本的确是要对其做出处罚,但经过李慕菲的劝说,已经改变了这个念头,等待他的处罚并不是来自总参谋部,而是来自法庭。

    咖啡方丹民团之中却有一些战士对这次调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大意无非就是艰巨的任务要我们来做,临到快要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却要把我们调往后方,摆明了要抢我们的功劳。

    听到这些传闻的亨伯特除了小小的愤怒之外也有一些无奈,这些战士全然忘记了当总参谋部和亨伯特急需他们守在阵地上之时,他们是如何一再无视命令,甚至宣称要自行撤出阵地的了,如今命令他们撤回后方,他们却又个个奋勇起来,楚清臣对民团只能打顺风仗的评价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管怎么说,当天下午,咖啡方丹民团还是将阵地交给了援军,转头向汉诺威撤去,而与此同时,围绕着他们的指挥官亨伯特,南非国内的诸多政治势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角力,平静一些日子的南非政界又因为此事而暗流涌动,随后不久就以一种令人始料不及的方式重新洗牌。

    先暂时放下李慕菲在比勒陀利亚的一系列活动,单说说总参谋部,自从包围了沃尔斯利上将之后,西线的局势就一日数变,虽然最终还是令人惋惜地放跑了南非远征军总司令,但这场战役依然有了不小的收获,包围圈之内的英军投降只是个时日问题。

    后世的历史学家在研究这次战役时甚至指出,如果亨伯特的民团能够再坚持数个小时,那么沃尔斯利上将和他的五万英军将全数被围,而总司令沃尔斯利的投降对英军无疑将是个极其重大的打击,那样的话,英军能否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还是个未知数,战争恐怕也不会进入第三阶段,南非的战事搞不好会提前数个月便结束,不过这只是假设而已,历史会如何发展谁也不清楚。

    西线的局势已定,总参谋部便将目光很自然地投向了东线的莱迪史密斯,这座顽固的要塞自从战争爆发之后第四天被围,直到现在,接近半个月的时间,与其同时被围的金伯利、德班都已陷落,莱迪史密斯却依然牢牢掌握在英军手中。

    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莱迪史密斯是英军在纳塔尔殖民地屈指可数的几个坚固要塞之一,而被围之时城内至少有一万英军,英军固守的条件比其他的城市好得多,包围他的又是民团部队,更缺乏德班港一战中大量使用的火炮,英军在被围的这些日子之中,处境其实还算不错,民团的部队仅仅是围住他们,并没有发动攻城,连重火力都是时有时无地放上几炮。

    但自从彼得马里茨堡陷落之后,那里的南非国防军移兵此处,莱迪史密斯英军的日子便开始不好过了,敌人的压力一下子增大,国防军的到来不仅仅让围城的南非军队数量优势进一步扩大,还带来了民团所缺乏的火炮。

    雷默和韩天宇的民团部队也被东线一连串的胜利所刺激,开战前几日,东线的战果辉煌,远远压过了西线,但随后不久,东线的战事便渐趋平静,后来居上的西线民团反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包围了沃尔斯利上将之后,西线的战果似乎已经赶上了东线。

    民团的战士们暗中都有一种竞争情绪,雷默和韩天宇两位指挥官已经感受到了自己民团士兵的这种情绪,他们迫切地需要一场新的胜利,尤其是考虑到东线至今为止最大的胜利是国防军在德班港取得的,与之相比,韩天宇在邓迪的胜利实在是微不足道,雷默的民团更是拿不出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绩,两位指挥官即使再沉得住气,也会被自己的部下撺掇得渴求打上一仗。

    而雷默的民团征召自边境小城,人民尚武好战,战斗力是所有民团之中最强悍的,怎么会安心于平静的围困?

    国防军援军的到来不但让两位民团指挥官手中的军队数量更多更有底气,而且还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第一个攻破莱迪史密斯的部队还是国防军,那么民团部队不就被国防军盖过了风头吗?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15日上午,沉默许久的莱迪史密斯战场发生了第一次攻城战,南非军队从三个方向同时攻城,分别是雷默、韩天宇的民团部队和南非国防军,三支部队竞赛式的疯狂攻城之下,莱迪史密斯的怀特将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城的英军苦不堪言。

    第一日的攻城战太过突然,英军付出巨大的伤亡才堪堪守住城池,而这不过是南非军队噩梦般的连续攻城的开始。

    本土激战连连,但南非在西非和中非的两块殖民地---几内亚和加蓬却是平静异常,驻扎在这两处的两个殖民军团---陈明雨的第十旅和赵敢的第十一旅几乎整天无所事事。

    英军高层在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漏掉了这两块南非领土,并非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不知道南非殖民地的存在,而是他们想当然的以为,只要吞并了南非本国,那么几内亚和加蓬将轻而易举地滑落到英军的口袋里,成为大英帝国的囊中之物,既然这样,又何苦多此一举地分兵到这两个地方呢?集中兵力解决掉南非本土不是更划算吗?

    正是这种考虑使得沃尔斯利上将乘坐的战舰和船队在路过这两地的旅途上甚至没有花时间研究一下在几内亚和加蓬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在他们眼中,这两个南非殖民军团和坐以待毙没什么两样。

    陈明雨和赵敢却不这样想,他们都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南非人众所周知,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各个出色,但在校长李慕菲的耳濡目染和洗脑之下,他们各个都像得了迫害症一样认为英国人会侵略南非,每人离开学校之前都曾经无数次地研究过南非与英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并为此做过无数次的推演。

    这两人也不例外,早在离国之前,他们就清醒地认识到,战争一旦爆发,几内亚与加蓬在初期确实会风平浪静,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南非有很大的可能性在本土占据优势,那时候在主要战场上一无所获的英军迟早会将目光投向这两块殖民地,而南非的海军与皇家海军相比弱小得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完全不能指望在英军登陆几内亚和加蓬时,国内会给予这里什么物质和人员上的支援。

    因而,当沃尔斯利的舰队在两块殖民地海岸线不远之外路过的时候,两位指挥官丝毫不为这近在咫尺的英军而担忧,他们担心的是如何面对许久之后必然到来的登陆战。

    国防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给两位将领下达的指示是: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求,如果英军势力过于强大,那么准许两人撤出殖民地首府转向内陆进行游击作战,殖民地上的华人殖民城市无需抵抗,可以投降英军避免伤亡。

    这命令无疑带有明显的李慕菲的风格,与华人歌颂宁死不降的传统截然相反,李慕菲是出于避免做无谓牺牲的考虑做出这样的决定的,但两位殖民军团将领,却误以为这是校长的激将法,反倒坚定了两人据城死守的决心,这是李慕菲始料未及的。

    既然决定不能让校长丢脸,要坚守到底,两人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南非与英国之间弥漫开一股火药味的时候就开始囤积物资巩固城防。

    通过电报和无线电,两位指挥官也密切关注着南非的战事,南非军队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让两人欢欣鼓舞,但身在国内的同学和同事们的辉煌战绩也让两人羡慕。

    处境相同的两位指挥官借助电波保持着联系,在做好抗击登陆作战和守城的准备之后,两人都觉得应当改变眼下无所事事的状态,既然校长透露了命令两只殖民军团进入内陆的意图,那么我们为何不可领会并贯彻呢?

    几内亚的东北方(现在的马里共和国)曾是强大一时的黑人王国--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带,但在这个帝国被摩洛哥灭亡之后,这片土地便陷入了权力真空,因为地处内陆,西方殖民地的脏手暂时还没有伸到这里,陈明雨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这里。

    加蓬的南边是法国控制的刚果,北边是德国的殖民地喀麦隆,但是这两个欧洲殖民国家占据刚果和喀麦隆的时间并不长,德国俾斯麦的工作重心放在欧洲,法国在刚果则忙于和比利时争抢刚果盆地,无暇北顾。

    1884柏林条约将刚果盆地初步平分给法国比利时两国,但又规定,刚果盆地以外的刚果地区,按照有效控制的原则来决定其归属,这是俾斯麦和李慕菲两人心照不宣地制定的造成比利时和法国矛盾的条约,目的就是将法国的注意力牵制在刚果殖民地,目前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法国人为了及早控制刚果的钻石矿,正在往刚果南方倾斜大部分殖民力量。

    根据1884年柏林会议的签署的国际条约,没有固定居民点无法有效控制的非洲内陆地区不得算作正式殖民地,按照这个标准,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势力都还没有扩张到刚果和喀麦隆的内陆地区。

    在这两块殖民地之间留了一条小小的空白地带,穿过这条狭长无主之地,便可进入到非洲地理位置的中心地带(今中非共和国),这也是一片西方殖民地尚未染指的权力真空,法国曾在1884年之前短暂试图控制此处,但柏林会议之后,便热衷于在刚果盆地与比利时的竞赛了。

    在几内亚和加蓬附近,各自拥有五千人兵力的陈明雨和赵敢的殖民军团便是最大的军事存在,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东北方---马里和中非。)